這句話再重復一遍,如果不知道安德烈·弗朗切蒂,不要說你懂意大利酒。安德烈·弗朗切蒂(Andrea Franchetti, 1949–2021),傳奇的酒,傳奇的一生。
1. 早年經歷與多重身份家族背景:
生于佛羅倫薩紡織世家,父親為意大利工業(yè)家,母親是美國藝術史學者(MoMA策展人外甥女)。家族與安迪·沃霍爾、盧西亞諾·維斯孔蒂等藝術名流交好。藝術生涯:1970年代在巴黎從事戲劇表演,與伊夫·圣羅蘭共用裁縫,其穿衣風格被《Vogue》稱為"波西米亞貴族范本"。餐飲經營:1983年在羅馬開設"Baretto"餐廳,率先引入"酒莊直供"概念,成為意大利首個按杯供應西施佳雅的餐廳。
2. 釀酒事業(yè)轉折點啟蒙導師:
? 1987年師從車庫酒教父讓-呂克圖內文(Jean-Luc Thunevin),學習"微氧釀造技術"
? 1990年與平古斯莊主皮特·西塞克(Peter Sisseck)共同研發(fā)"低溫浸漬萃取法"(低于22℃長達35天)托斯卡納拓荒:1991年以每公頃300萬里拉(約合1500歐元)購入奧爾恰谷(Val d'Orcia)的廢棄修道院,耗時6年重建梯田葡萄園。首批1997年份黑天鵝(Tenuta di Trinoro)采用100%新橡桶陳釀,開創(chuàng)"托斯卡納右岸風格"。
3. 埃特納火山復興計劃品種改良:
2000年收購帕索皮夏羅(Passopisciaro)莊園后,發(fā)現(xiàn)當地馬斯卡斯奈萊洛(Nerello Mascalese)存在"基因退化",引入法國蒙彼利埃國立農科院進行克隆篩選,耗時5年重建品種庫。
海拔分級體系:自創(chuàng)"每百米海拔差單獨釀造"法則,其2015年份藍潘特園(Contrada Rampante),海拔980米,成為埃特納首個獲WA滿分的葡萄酒。
4. 技術創(chuàng)新與行業(yè)標準種植革命:
? "5芽修剪法":每株僅保留5個芽眼,使產量嚴格控制在1800升/公頃
? "藤蔓覆蓋法":冬季將修剪下的枝條鋪于行間,形成天然防草屏障釀造專利:2008年注冊"漸進式發(fā)酵技術"(Fermentazione a Gradienti),通過精確控制發(fā)酵罐不同高度溫度差(頂部32℃/底部26℃)增強單寧聚合。
5. 學術貢獻與文化遺產文獻著述:2016年出版《葡萄酒的地形學》(Orographia del Vino),首次提出"三維風土模型"(海拔/坡度/巖石折射率)。法律遺產:其起草的《Trinoro產區(qū)規(guī)范》成為2022年意大利DOC法規(guī)修訂范本,首次將"葡萄園朝向偏轉度"納入法定評級指標。
6. 私人生活與收藏藝術收藏:擁有全球最完整的莫蘭迪(Morandi)靜物畫系列(47幅),常在酒莊舉辦"葡萄酒與幾何"主題展覽。建筑保護:個人出資修復奧爾恰谷(Val d'Orcia)地區(qū)13世紀古羅馬引水渠,該項目獲2019年歐洲文化遺產獎。其完整釀酒筆記現(xiàn)存于佛羅倫薩巴杰羅國家博物館,與達芬奇手稿同列為"意大利技術遺產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