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(shù)無年份葡萄酒,如大齡剩女一般,總是不肯輕易透露自己的年齡。這些無年份葡萄酒,酒標上沒有列出葡萄的采摘時間,因為它們大多由多個年份的基酒混合而成(有的人更愿意稱之為“多年份葡萄酒”)。在復雜多變的北方氣候條件下,如法國的香檳區(qū),即使這里的葡萄酒釀造工藝已經(jīng)過數(shù)百年的改進,酒商也不能指望其每年都能釀造出優(yōu)質的年份葡萄酒。酒莊混合多個年份的葡萄酒有利于創(chuàng)造出風格獨特的葡萄酒。盡管每年的天氣變幻無常,混合的葡萄酒卻不會因為年份差異而風格大相徑庭。
所以當我們購買香檳時,我們通常不知道它的年份。我們無法得知這些香檳是最新釀造的還是在倉庫里堆積已久。飲用最喜愛的香檳時,如果口感沒有你記憶中的那樣清新純凈,那么你很有可能買到“存貨”了。
為了向消費者提供更多信息,有些起泡酒釀造者已經(jīng)開始在背標上標注吐泥日期。起泡酒的釀造過程中,二次發(fā)酵會釋放出二氧化碳,由于處在密閉的環(huán)境里,因此二氧化碳會溶解到葡萄酒液中,且酵母自溶使其具有特殊的風味。熟化之后則是進行吐泥(去除酵母沉淀物)處理。隨后,向瓶中加入葡萄酒和糖的混合物(加入糖分的多少決定了起泡酒的甜度),這一過程稱為補液(dosage)。最后為酒瓶插上瓶塞。所以,背標上標注吐泥日期至少可以讓我們大致估量一瓶香檳是否為存貨。
但是,在背標上標注吐泥日期這一做法并不廣泛,且爭議頗多。幾年前,庫克香檳(Krug Champagne)開始在背標上標注庫克ID,以方便消費者在官方網(wǎng)站查詢這瓶香檳的相關信息。如果你想知道一瓶香檳的吐泥日期,有時可通過掃描酒標上的二維碼得知,你也可以向酒莊咨詢或在酒莊的網(wǎng)站上查詢。
有的釀酒者僅給出年份香檳的吐泥日期,而不會標注無年份香檳的吐泥日期。汝納特香檳酒莊的釀酒師弗雷德里克•帕納奧蒂(Frederic Panaiotis)認為,“吐泥日期對值得珍藏的年份香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而無年份香檳的吐泥日期則沒什么意義,其實大多數(shù)人根本就不知道吐泥是什么意思。”弗雷德里克的此種說法不無道理,因為大多數(shù)人并不關心自己所購買的葡萄酒是如何釀造的,只要好喝就行。
最近,《華盛頓郵報》的葡萄酒專欄作家迪夫•麥金太爾(Dave McIntyre)做了一個對比實驗。他品嘗了帕斯卡爾•多柯酒莊(Pascal Doquet)的兩款干型白中白無年份香檳(酒標上均沒有標注葡萄的采摘年份,僅標有吐泥日期)。一瓶的吐泥日期是2013年7月3日,由2003、2002和2001年三個年份的基酒混合而成,這說明該款酒酵母自溶的時間已有9年,遠超最短的法定酵母自溶期(15個月)。另外一瓶的吐泥日期為2008年7月22日。迪夫覺得這兩款香檳都很出色,前者口感清新活潑,后者顏色更深,口味更加豐富,但氣泡較少。迪夫還表示自己不會因年份而影響自己的選擇,但在背標上標注明確的吐泥信息是值得稱贊的。他呼吁更多的酒商在背標上標注吐泥日期。(編譯/Shana)